「花冧電台」訪問:討論哺乳難題

最近接受了「花冧電台」的訪問,由House of Light頻道主持人Shirley Kuo負責。當中除了談到母乳餵哺現時的情況,也討論了如何處理一些常見的哺乳難題。

即時收聽或下載請到:http://farumradio.com/houseoflight/houseoflight_ep05/

對於準媽媽,產後的哺乳生活會是如何?在醫院如何有一個好開始?等等都是值得媽媽花時間去準備。產前是學習母乳餵哺的良機。詳情可參考講座及產前班

至於哺乳中的媽媽,當真的遇上難題,例如有痛楚、寶寶不能吸吮,或想由奶粉餵哺轉回母乳餵哺等等,都可以諮詢「國際哺乳顧問」,詳情可參考諮詢服務

Advertisement

出席立法會後感:真正落實《守則》需大眾支持

文:  林茵怡 B.So.Sci. (Hon), IBCLC 國際哺乳顧問

在2012年4月16日之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會議上,本人以「國際母乳會-香港」的「哺乳輔導」身份,就制定香港的《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發言。指出必須實施及執行本地《守則》,並要求就《守則》立法以確保業界遵守,保障母子健康。

會上除了本會,還有其他支持的機構及人士發言,同時亦有奶粉商的聯會,廣告界及銷售商代表發言。衛生署的代表,也講解《守則》及回應奶粉商的質詢。而有幾位立法會議員也向政府提出意見及質詢。

分析討論重點

對 《守則》的討論,有幾個重點作以下分析:

(一)自願作用成疑,立法知易行難

本地《守則》實施後,將會以自願性質來遵守,雖然衛生署和食物安全中心會監察業界是否有遵守規定,但暫時是沒有罰則,也沒有法例或規例來促使業界遵守。換言之,《守則》是否有效,就要視乎業界的良知。

所以會上也有議員要求立法執行,否則不能起作用。

立法的需要很明顯,不過知易難行。因為奶粉餵哺在這幾十年來已經受到社會的認同,要規管母乳代用品的推廣談何容易?社會上又有多少人士真正支持規管推銷奶粉?

奶粉商的推銷無孔不入。有很多很多孕婦,不願掏腰包去向專家學習母乳餵哺,因為奶粉商有免費母乳講座,還可以得到一大包免費贈品。

每年的展銷會,孕婦們懷著買平奶粉及拿贈品的心態,高高興興的在會場中大有收獲。

兒科醫生、婦產科醫生、營養師等,每年都接受奶粉商的贊助,舉辦各式各樣的研討會,午餐會、晚餐會等。假如要立例規管推銷母乳代用品,那他們去那裡找那巨額贊助?

廣告公司、媒界,不用解釋,也可以想像如果缺乏奶粉廣告,可能一時影響了收入。

(二)不存在黑箱作業

奶粉商代表在會議上提出,衛生署是黑箱作業,草擬《守則》時,專責小組是沒有奶粉商代表,而衛生署解釋是因為有利益衝突。

這個解釋當然奶粉商不能接受。但試想,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推出至今已有三十年,業界一直沒有遵守, 而本地《守則》也是依照這個國際守則來制定,那是公開的文件,那裏有黑箱?

(三)公共衛生課題

有廣告界代表稱家長要有生活方式的選擇,包括上班媽媽可能想餵奶粉,因此要有廣告給他們知情選擇。奶粉商代表亦有提到推廣有助知情權。

首先,母乳餵哺絕對不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母乳餵哺是正常和必須的嬰幼兒養育方法。缺乏母乳餵哺會提高嬰兒的發病率及死亡率,並帶來沉重醫療開支,因此母乳餵哺是公共衛生課題。美國兒科學會在本年二月份公佈的政策文件中提到:「..母乳餵哺..證明對寶寶有短期及長期好處,因此嬰兒營養不是一個生活方式的選擇,而是公共衛生的課題。」

此外,廣告是與知情權無關的。大家都知道,廣告是引導性的,作用是推銷,其資訊不是持平,也不需要有根據。廣告不但無助知情權,更會遮蓋真相。

正正因為奶粉廣告鋪天蓋地,推廣母乳餵哺的聲音,變得很渺小了。

(四)認清問題焦點

會上有發言人士及議員提到奶粉廣告的誇大失實,以及沒有足夠科學依據的宣稱。

誇張失實固然不妥,不能接受,大家都明白。但我想把焦點放回廣告本身,而不是其賣廣告的技巧或內容。

因為世界衛生組織的《守則》,本來的規限,根本是不容許做廣告宣傳的,賣廣告本身已是違規的行為,如把焦點放在廣告內容上,那是轉移了視線,放錯重點。

落實《守則》要靠大眾支持

我看目前的現況,本地《守則》能真正發揮效用, 還是要得到大眾的支持。

社會大眾怎樣才會支持?

首先大家必須要對奶粉的害處有更多認識,以及明白母乳餵哺的重要性。這才是真正的知情。很多人只表面上知道母乳好, 但覺得奶粉也可以,從沒有想過奶粉會有害處。

以香煙為例,人人都知道有害處,早在1982年已禁止賣廣告。控煙活動亦大致得到社會支提。

在這次會議上,其中一位發言人士,香港大學名譽臨床醫學教授周鎮邦醫生,提出很有意義的論點,他說母乳餵哺對公共衛生利益及健康意義重大,比煙酒的影響還要大,是公共衛生課題。但有多少人會想到,香煙的害處,還不及奶粉的害處?(參考本人之文章:奶粉與香煙?

他又說:「媽媽與寶寶的健康權利,不應該給交易權或知情權等凌駕之上,因為健康權利是非常重要的。」

這一點說得真好。有一些事情,我們是可以放棄或犧牲,有些事情是不可以。例如兒科醫生可能因為《守則》而失去大額贊助,又例如嬰兒用品的展銷會失去客戶,但對社會整體而言,對嬰兒健康而言,這些是值得犧牲的。

所以社會各界的支持,對《守則》能否真正起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醫護專業人員應帶頭支持

而且,就落實《守則》,各醫學專業也應檢討其專業操手,是否還要繼續接受奶粉商違規的贊助及推銷?作為醫護專業人員,不但責任重大,對病人及大眾的影響力更比其他人高, 所以一方面應帶頭支持遵守《守則》,另方面應加強進修有關母乳餵哺的知識,才能協助媽媽們餵母乳。

本人作為「國際哺乳顧問IBCLC」,專業操手是包括要遵守《國際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我們並有責任會保護,推廣及支授母乳餵哺。

個人力量可以改變社會

而市民大眾的力量亦不容忽視,如果人人都杯葛奶粉商的違規推銷活動,那怕沒有守則,母乳餵哺都得到保護。

所以在目前的環境,我有幾點建議給社會人士:

(一)父母們不要參與奶粉商的推銷活動,不接受免費奶粉及其贈品

(二)從正確途徑取得母乳餵哺資訊,例如「國際哺乳顧問IBCLC」、母乳支援組織、衛生署、及全母乳餵哺的親友們,而不是由奶粉商。

(三)把母乳餵哺的重要性,奶粉的害處,及《守則》的認識宣揚開去

(四)支援新手媽媽餵哺母乳,提醒她們遠離奶粉推銷活動

(五)遇到有母乳餵哺難題切勿放棄,立即找支援或向「國際母乳顧問」諮詢

本地《守則》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要立法執行,從其他國家的經驗已可以看到。但要能行到這一步,首先要得到社會的支持。

要保護下一代的健康,保護母乳餵哺,現在是時候由我們作出行動。

<完>

參考:

(一)立法會CB(2)1640/11-12(05)號文件 http://www.legco.gov.hk/yr11-12/chinese/panels/hs/papers/hs0416cb2-1640-5-c.pdf

(二)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Breastfeeding and the Use of Human Milk, Pediatrics, Feb 2012.  http://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early/2012/02/22/peds.2011-3552

(三)林茵怡於立法會之發言

(updated: 20 April 2012)

© Copyright 2012 By Lam Yan Yee Heidi, B.So.Sci.(Hon), IBCL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Web: http://www.heidi.hk]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ibclcHeidi%5D

[Email: ibclcHeidi@gmail.com]  [Tel: (852) 93016381]

實施香港《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立法以保障母嬰健康

撰文:「國際母乳會-香港」2012年4月16日

在2012年4月16日之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會議上,「國際母乳會-香港」的「哺乳輔導」林茵怡,就制定香港的《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發言。指出必須實施及執行本地《守則》,並要求就《守則》立法以確保業界遵守,保障母子健康。

「國際母乳會-香港」是一家非牟利組織,主要工作是支援媽媽餵哺母乳。本會是「國際母乳會」(La Leche League International)的一部分。世界衛生組織將「國際母乳會」譽為母乳餵哺權威之首,而「國際母乳會」亦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顧問局成員。

「國際母乳會-香港」深信香港必須實施及執行本地《守則》,而且必須包括所有母乳代用品,即由初生至所有之後的助長配方奶粉。這個需要,已經是急不容緩,只有執行本地《守則》,才可以保障嬰兒天生的權利。因為哺乳類動物的母乳,是有物種的獨特性,人類的嬰兒是需要吃人的母乳,才能夠保障嬰兒正常、健康成長。

一直以來「國際母乳會-香港」接觸無數餵母乳的媽媽。每月,在香港𣎴同地區舉行母乳餵哺聚會,又接聽求助電話、回答網上查詢;有時候,本會的「哺乳輔導」還會親自上門家訪,甚至到醫院探望媽媽,來支援母乳餵哺。因此,本會掌握到新媽媽的第一手資料,最了解她們的情況。我們清楚見到,母乳代用品在毫無管制的情況下,任由奶粉商作廣泛推銷,對新媽媽造成很多餵哺難題。

那些難題是甚麼?

很多媽媽在入院分娩的時候,以為餵母乳或者餵奶粉都是沒有所謂的。雖然大多數都有打算餵母乳,但她們心底裡相信奶粉跟母是差不多的,所以認為餵母乳之餘又添加奶粉,都是可以接受。

於是大多數媽媽在醫院都已經混合餵哺。在一項由奶粉商委託的調查指出,最主要阻礙母乳餵哺的因素,是母乳不足。為何很多人母乳量不足?其實正正是因為混合餵哺,因為我們清楚知道,添加奶粉,是會直接導致母乳量不足,即是說,問題的源頭就是在奶粉。於是,母乳量不足,嬰兒使用奶後又容易令到乳頭有痛楚,而媽媽們最後放棄母乳餵哺。

那為甚麼很多媽媽都認為奶粉是一個幾好的選擇?

那只要看看四周的廣告便知道,報章、電視充滿奶粉廣告, 醫院門外又有奶粉商派贈品請妳入會,很多私家醫生的等候室,也佈滿奶粉廣告,如果醫生也相信奶粉是不錯的話,我們又怎能怪責媽媽們有這個看法呢!

還有,奶粉廣告層出不窮、無孔不入,而且很有說服力,潛而默化引入入信。一時說有免疫成分保障嬰兒健康,一時又說嬰兒吃奶粉會很聰明。

但是,這些都是錯誤的訊息,因為研究顯示,奶粉餵哺的嬰兒比母乳餵哺的嬰兒有更多感染, IQ更低,不過媽媽們就不一定知道。

就好像曾經有媽媽問本會,不肯定是否應該餵母乳,因為奶粉裡面有DHA,不知母乳內有沒有?

我們當然知道母乳內有DHA而且很容易被嬰兒吸收。不過,就無人知道,奶粉內的DHA是否能夠被嬰兒吸收。但很可惜,作為非牟利的支援組織,本會沒有如奶粉商的財力去賣廣告,去宣傳母乳餵哺的正確資訊。於是我們所知的,媽媽未必知道。

正如奶粉商所委託的調查指出,媽媽們要求政府提供更多有關母乳餵哺的教育。有這個需要,正正是因為奶粉廣告鋪天蓋地,根本無人能有如此龐大資金來推廣母乳餵哺,以作制衡。

「國際母乳會-香港」深信,應該禁止所有母乳代用品的推廣,而不是只管制0至6個月的代用品 。大家試想想,當一個媽媽,在街上看到一則奶粉廣告時,是不會想:「啊!這個奶粉是6個月後的嬰兒食用的,那我現在就以母乳餵哺我的初生嬰兒吧!」這個媽媽收到的訊息,只會是奶粉令寶寶更健康更聰明。於是社會上好多人,都以為鐵罐裏的奶,比乳房的奶還更好。這個現象是很可悲,都是歸咎過去幾十年來的奶粉廣告所造成。亦因為如此,世界衛生組織的《守則》,是包括所有母乳代用品,而不是只限初生嬰兒的母乳代用品。香港,亦應該跟隨。

香港是一個自由經濟社會。不過, 配方奶粉不是一般商品,選擇餵母乳還是餵奶粉, 有別於選擇不同牌子的洗頭水。不能夠將奶粉當作洗頭水一般地推銷。因為奶粉對健康的影響,已經是得到研究的證實。母乳餵哺,是公共衛生課題,而不是個人生活模式的選擇。

奶粉餵哺的嬰兒,會有更多呼吸道感染、腸胃病、耳炎而要接受治療。奶粉餵哺的嬰兒,有更大風險患某些兒童癌病及糖尿病,而長大後,亦更易肥胖。

所以,當社會大部份幼兒主要以奶粉餵哺的話,將會帶來沉重的醫療開支。估計,如果香港所有嬰兒都以純母乳餵哺起碼三個月,每年已經可以節省8千萬至1億4千萬醫療開支。我們不應該容許一些對母子健康有害處的產品,無管制地推銷。

還有,推銷母乳代用品,不單止造就一個商品市場,還會將奶粉餵哺變成正常化,合理化,得到社會認同。本來母乳餵哺才是嬰幼兒的正常養育方法,但這個觀念已經受到損害。

從其他國家的經驗所得,必須要立法才能令母乳代用品的生產及銷售商遵守《守則》,例如在印度,母乳餵哺率因此而提高,相反只靠業界自律遵守的,例如香港,根本毫無作用。

所以「國際母乳會-香港」急切要求為實施本地《守則》而立法,才可以令生產商及銷售商遵守《守則》,而有關條文必須包括所有母乳代用品,同時亦要對違規的機構加以重罰。

本會希望香港之《守則》, 能有效保護香港下一代的健康。

<完>

電台專訪國際哺乳顧問

FarumRadio.com花冧電台專訪了「國際哺乳顧問」林茵怡Heidi,詳談母乳餵哺,及介紹了國際哺乳顧問IBCLC這個專業。想知更多有關母乳餵哺,及甚麼是國際哺乳顧問,如何能助妳成功餵哺,請即收聽由主持人Cousin、Kaldora的專訪。

立即收聽:http://farumradio.com/inner_scent/inner_scent_ep06/

南華早報文章:New mothers should seek help from professionals if they want to breastfeed – by Heidi Lam

星期日南華早報 (4 Mar 12) 刊登了Heidi Lam的一篇文章,回應之前報導有關餵母乳的困難。文章題為:New mothers should seek help from professionals if they want to breastfeed. Heidi 指出,儘管在香港餵哺母乳有不少阻力,但仍有很多成功餵哺母乳的例子,包括全職媽媽及上班媽媽,而她們都有一些共通的特徵,值得我們借鏡。詳情參閱文章剪報原文,或看以下的轉載。

本文章是回應一篇之前的報導,題為:Before babies hit the bottle — Despite good intentions, nursing mothers in Hong Kong are held back by a lack of support. 報導指很多媽媽都難於持續餵母乳。詳情參考原文

In response to an earlier report on breastfeeding obstacles, Sunday Morning Post (4 Mar 12) published an article by Heidi Lam, titled: New mothers should seek help from professionals if they want to breastfeed. Heidi said despite obstacles, there are many mothers who are successful in breastfeeding, including full time mothers and workings mothers.  And they have common traits. For details please see the article, original newspaper clipping, or the post below.

Heidi’s article is published in response to an earlier report titled: Before babies hit the bottle — Despite good intentions, nursing mothers in Hong Kong are held back by a lack of support. See the original report.

(以下是Heidi的文章。Below is the article by Heidi.)

**********************************************************************

Published in Sunday Morning Post on Mar 04, 2012

New mothers should seek help from professionals if they want to breastfeed

I am writing refer to the article by Vanessa Yung (“Before babies hit the

bottle”, February 26).

Many mothers in Hong Kong experience difficulties with breastfeeding,

and even though most of them try to breastfeed in hospital after giving

birth, most fail to continue. The article rightly mentions a number of

obstacles. But how about those who are successful, how can they do it?

In my years of counselling mothers (as a certified lactation consultant), I

have seen many cases of successful breastfeeding. There are full-time

mothers, working mothers and those who work part-time who are all

breastfeeding. Those who have to work will pump their milk during

separation and nurse when they are back home.

These successful mothers have common traits.

First of all, they are determined and they never gave up.

They did their homework before giving birth to learn more about

breastfeeding and so they were knowledgeable. They attended classes,

joined meetings and talked to other breastfeeding mothers so they could

understand real-life situations.

Also, whenever they faced challenges they asked for help.

Breastfeeding problems can often be fixed if you ask for help from

experienced counsellors or professionals. There are volunteers who are

willing to help and lactation consultants who are professionals.

I would like to stress the importance of learning breastfeeding and

getting well prepared before birth. In Hong Kong, bottle-feeding

dominates and the breastfeeding culture is weak, so how can new

mothers be expected to know how to breastfeed and look after a

breastfed baby if they never see anyone doing it?

How many times do readers see a mother breastfeeding in Hong Kong?

New mothers should learn from reliable sources and get to know

breastfeeding mothers.

They should avoid breastfeeding seminars run by formula companies,

which lure mothers with free gifts. Not only is that against 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 Marketing of Breastmilk Substitutes, their purpose

is to get women to bottle-feed.

Before we can get more maternity leave, nursing rooms, and better

support, it is up to mothers to improve the breastfeeding rate. If they are

determined they can make a change.

Heidi Lam, Discovery Bay

Copyright © 2012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ublishers Ltd. All right reserved

Heidi接受電台訪問詳談母乳餵哺

母乳餵哺本來是自然的事,且對媽媽寶寶的健康尤為重要,但很多媽媽都感到不容易,究竟如何能成功餵哺?母乳餵哺又有多重要?對親子關係上、靈性上,又有甚麼啟發?

網上電台House of Light @ Radiodada特別訪問了國際哺乳顧問Heidi,詳談母乳餵哺。節目主持人是House of Light 創辦人及心靈治療師Shirley Kuo,以及Raidodada之producer Boey。Shirley 本身也是母乳媽媽,所以對這次訪問特別有心得,分享了很多母乳餵哺的經驗,也探討了母乳餵哺的種種問題。

很值得懷孕媽媽及哺乳媽媽收聽。

立即收聽:http://www.radiodada.hk/#archive/light_20120223

Shirley(左), Heidi, Boey 於 Radiod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