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立法會後感:真正落實《守則》需大眾支持

文:  林茵怡 B.So.Sci. (Hon), IBCLC 國際哺乳顧問

在2012年4月16日之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會議上,本人以「國際母乳會-香港」的「哺乳輔導」身份,就制定香港的《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發言。指出必須實施及執行本地《守則》,並要求就《守則》立法以確保業界遵守,保障母子健康。

會上除了本會,還有其他支持的機構及人士發言,同時亦有奶粉商的聯會,廣告界及銷售商代表發言。衛生署的代表,也講解《守則》及回應奶粉商的質詢。而有幾位立法會議員也向政府提出意見及質詢。

分析討論重點

對 《守則》的討論,有幾個重點作以下分析:

(一)自願作用成疑,立法知易行難

本地《守則》實施後,將會以自願性質來遵守,雖然衛生署和食物安全中心會監察業界是否有遵守規定,但暫時是沒有罰則,也沒有法例或規例來促使業界遵守。換言之,《守則》是否有效,就要視乎業界的良知。

所以會上也有議員要求立法執行,否則不能起作用。

立法的需要很明顯,不過知易難行。因為奶粉餵哺在這幾十年來已經受到社會的認同,要規管母乳代用品的推廣談何容易?社會上又有多少人士真正支持規管推銷奶粉?

奶粉商的推銷無孔不入。有很多很多孕婦,不願掏腰包去向專家學習母乳餵哺,因為奶粉商有免費母乳講座,還可以得到一大包免費贈品。

每年的展銷會,孕婦們懷著買平奶粉及拿贈品的心態,高高興興的在會場中大有收獲。

兒科醫生、婦產科醫生、營養師等,每年都接受奶粉商的贊助,舉辦各式各樣的研討會,午餐會、晚餐會等。假如要立例規管推銷母乳代用品,那他們去那裡找那巨額贊助?

廣告公司、媒界,不用解釋,也可以想像如果缺乏奶粉廣告,可能一時影響了收入。

(二)不存在黑箱作業

奶粉商代表在會議上提出,衛生署是黑箱作業,草擬《守則》時,專責小組是沒有奶粉商代表,而衛生署解釋是因為有利益衝突。

這個解釋當然奶粉商不能接受。但試想,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推出至今已有三十年,業界一直沒有遵守, 而本地《守則》也是依照這個國際守則來制定,那是公開的文件,那裏有黑箱?

(三)公共衛生課題

有廣告界代表稱家長要有生活方式的選擇,包括上班媽媽可能想餵奶粉,因此要有廣告給他們知情選擇。奶粉商代表亦有提到推廣有助知情權。

首先,母乳餵哺絕對不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母乳餵哺是正常和必須的嬰幼兒養育方法。缺乏母乳餵哺會提高嬰兒的發病率及死亡率,並帶來沉重醫療開支,因此母乳餵哺是公共衛生課題。美國兒科學會在本年二月份公佈的政策文件中提到:「..母乳餵哺..證明對寶寶有短期及長期好處,因此嬰兒營養不是一個生活方式的選擇,而是公共衛生的課題。」

此外,廣告是與知情權無關的。大家都知道,廣告是引導性的,作用是推銷,其資訊不是持平,也不需要有根據。廣告不但無助知情權,更會遮蓋真相。

正正因為奶粉廣告鋪天蓋地,推廣母乳餵哺的聲音,變得很渺小了。

(四)認清問題焦點

會上有發言人士及議員提到奶粉廣告的誇大失實,以及沒有足夠科學依據的宣稱。

誇張失實固然不妥,不能接受,大家都明白。但我想把焦點放回廣告本身,而不是其賣廣告的技巧或內容。

因為世界衛生組織的《守則》,本來的規限,根本是不容許做廣告宣傳的,賣廣告本身已是違規的行為,如把焦點放在廣告內容上,那是轉移了視線,放錯重點。

落實《守則》要靠大眾支持

我看目前的現況,本地《守則》能真正發揮效用, 還是要得到大眾的支持。

社會大眾怎樣才會支持?

首先大家必須要對奶粉的害處有更多認識,以及明白母乳餵哺的重要性。這才是真正的知情。很多人只表面上知道母乳好, 但覺得奶粉也可以,從沒有想過奶粉會有害處。

以香煙為例,人人都知道有害處,早在1982年已禁止賣廣告。控煙活動亦大致得到社會支提。

在這次會議上,其中一位發言人士,香港大學名譽臨床醫學教授周鎮邦醫生,提出很有意義的論點,他說母乳餵哺對公共衛生利益及健康意義重大,比煙酒的影響還要大,是公共衛生課題。但有多少人會想到,香煙的害處,還不及奶粉的害處?(參考本人之文章:奶粉與香煙?

他又說:「媽媽與寶寶的健康權利,不應該給交易權或知情權等凌駕之上,因為健康權利是非常重要的。」

這一點說得真好。有一些事情,我們是可以放棄或犧牲,有些事情是不可以。例如兒科醫生可能因為《守則》而失去大額贊助,又例如嬰兒用品的展銷會失去客戶,但對社會整體而言,對嬰兒健康而言,這些是值得犧牲的。

所以社會各界的支持,對《守則》能否真正起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醫護專業人員應帶頭支持

而且,就落實《守則》,各醫學專業也應檢討其專業操手,是否還要繼續接受奶粉商違規的贊助及推銷?作為醫護專業人員,不但責任重大,對病人及大眾的影響力更比其他人高, 所以一方面應帶頭支持遵守《守則》,另方面應加強進修有關母乳餵哺的知識,才能協助媽媽們餵母乳。

本人作為「國際哺乳顧問IBCLC」,專業操手是包括要遵守《國際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我們並有責任會保護,推廣及支授母乳餵哺。

個人力量可以改變社會

而市民大眾的力量亦不容忽視,如果人人都杯葛奶粉商的違規推銷活動,那怕沒有守則,母乳餵哺都得到保護。

所以在目前的環境,我有幾點建議給社會人士:

(一)父母們不要參與奶粉商的推銷活動,不接受免費奶粉及其贈品

(二)從正確途徑取得母乳餵哺資訊,例如「國際哺乳顧問IBCLC」、母乳支援組織、衛生署、及全母乳餵哺的親友們,而不是由奶粉商。

(三)把母乳餵哺的重要性,奶粉的害處,及《守則》的認識宣揚開去

(四)支援新手媽媽餵哺母乳,提醒她們遠離奶粉推銷活動

(五)遇到有母乳餵哺難題切勿放棄,立即找支援或向「國際母乳顧問」諮詢

本地《守則》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要立法執行,從其他國家的經驗已可以看到。但要能行到這一步,首先要得到社會的支持。

要保護下一代的健康,保護母乳餵哺,現在是時候由我們作出行動。

<完>

參考:

(一)立法會CB(2)1640/11-12(05)號文件 http://www.legco.gov.hk/yr11-12/chinese/panels/hs/papers/hs0416cb2-1640-5-c.pdf

(二)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Breastfeeding and the Use of Human Milk, Pediatrics, Feb 2012.  http://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early/2012/02/22/peds.2011-3552

(三)林茵怡於立法會之發言

(updated: 20 April 2012)

© Copyright 2012 By Lam Yan Yee Heidi, B.So.Sci.(Hon), IBCL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Web: http://www.heidi.hk]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ibclcHeidi%5D

[Email: ibclcHeidi@gmail.com]  [Tel: (852) 93016381]

Advertisement

林茵怡於立法會之發言

林茵怡代表「國際母乳會﹣香港」, 於 2012年4月16日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會議中,就制訂香港的《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發言。指出必須實施及執行本地《守則》,並要求就《守則》立法以確保業界遵守,保障母子健康。

立即收看發言。

實施香港《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立法以保障母嬰健康

撰文:「國際母乳會-香港」2012年4月16日

在2012年4月16日之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會議上,「國際母乳會-香港」的「哺乳輔導」林茵怡,就制定香港的《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發言。指出必須實施及執行本地《守則》,並要求就《守則》立法以確保業界遵守,保障母子健康。

「國際母乳會-香港」是一家非牟利組織,主要工作是支援媽媽餵哺母乳。本會是「國際母乳會」(La Leche League International)的一部分。世界衛生組織將「國際母乳會」譽為母乳餵哺權威之首,而「國際母乳會」亦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顧問局成員。

「國際母乳會-香港」深信香港必須實施及執行本地《守則》,而且必須包括所有母乳代用品,即由初生至所有之後的助長配方奶粉。這個需要,已經是急不容緩,只有執行本地《守則》,才可以保障嬰兒天生的權利。因為哺乳類動物的母乳,是有物種的獨特性,人類的嬰兒是需要吃人的母乳,才能夠保障嬰兒正常、健康成長。

一直以來「國際母乳會-香港」接觸無數餵母乳的媽媽。每月,在香港𣎴同地區舉行母乳餵哺聚會,又接聽求助電話、回答網上查詢;有時候,本會的「哺乳輔導」還會親自上門家訪,甚至到醫院探望媽媽,來支援母乳餵哺。因此,本會掌握到新媽媽的第一手資料,最了解她們的情況。我們清楚見到,母乳代用品在毫無管制的情況下,任由奶粉商作廣泛推銷,對新媽媽造成很多餵哺難題。

那些難題是甚麼?

很多媽媽在入院分娩的時候,以為餵母乳或者餵奶粉都是沒有所謂的。雖然大多數都有打算餵母乳,但她們心底裡相信奶粉跟母是差不多的,所以認為餵母乳之餘又添加奶粉,都是可以接受。

於是大多數媽媽在醫院都已經混合餵哺。在一項由奶粉商委託的調查指出,最主要阻礙母乳餵哺的因素,是母乳不足。為何很多人母乳量不足?其實正正是因為混合餵哺,因為我們清楚知道,添加奶粉,是會直接導致母乳量不足,即是說,問題的源頭就是在奶粉。於是,母乳量不足,嬰兒使用奶後又容易令到乳頭有痛楚,而媽媽們最後放棄母乳餵哺。

那為甚麼很多媽媽都認為奶粉是一個幾好的選擇?

那只要看看四周的廣告便知道,報章、電視充滿奶粉廣告, 醫院門外又有奶粉商派贈品請妳入會,很多私家醫生的等候室,也佈滿奶粉廣告,如果醫生也相信奶粉是不錯的話,我們又怎能怪責媽媽們有這個看法呢!

還有,奶粉廣告層出不窮、無孔不入,而且很有說服力,潛而默化引入入信。一時說有免疫成分保障嬰兒健康,一時又說嬰兒吃奶粉會很聰明。

但是,這些都是錯誤的訊息,因為研究顯示,奶粉餵哺的嬰兒比母乳餵哺的嬰兒有更多感染, IQ更低,不過媽媽們就不一定知道。

就好像曾經有媽媽問本會,不肯定是否應該餵母乳,因為奶粉裡面有DHA,不知母乳內有沒有?

我們當然知道母乳內有DHA而且很容易被嬰兒吸收。不過,就無人知道,奶粉內的DHA是否能夠被嬰兒吸收。但很可惜,作為非牟利的支援組織,本會沒有如奶粉商的財力去賣廣告,去宣傳母乳餵哺的正確資訊。於是我們所知的,媽媽未必知道。

正如奶粉商所委託的調查指出,媽媽們要求政府提供更多有關母乳餵哺的教育。有這個需要,正正是因為奶粉廣告鋪天蓋地,根本無人能有如此龐大資金來推廣母乳餵哺,以作制衡。

「國際母乳會-香港」深信,應該禁止所有母乳代用品的推廣,而不是只管制0至6個月的代用品 。大家試想想,當一個媽媽,在街上看到一則奶粉廣告時,是不會想:「啊!這個奶粉是6個月後的嬰兒食用的,那我現在就以母乳餵哺我的初生嬰兒吧!」這個媽媽收到的訊息,只會是奶粉令寶寶更健康更聰明。於是社會上好多人,都以為鐵罐裏的奶,比乳房的奶還更好。這個現象是很可悲,都是歸咎過去幾十年來的奶粉廣告所造成。亦因為如此,世界衛生組織的《守則》,是包括所有母乳代用品,而不是只限初生嬰兒的母乳代用品。香港,亦應該跟隨。

香港是一個自由經濟社會。不過, 配方奶粉不是一般商品,選擇餵母乳還是餵奶粉, 有別於選擇不同牌子的洗頭水。不能夠將奶粉當作洗頭水一般地推銷。因為奶粉對健康的影響,已經是得到研究的證實。母乳餵哺,是公共衛生課題,而不是個人生活模式的選擇。

奶粉餵哺的嬰兒,會有更多呼吸道感染、腸胃病、耳炎而要接受治療。奶粉餵哺的嬰兒,有更大風險患某些兒童癌病及糖尿病,而長大後,亦更易肥胖。

所以,當社會大部份幼兒主要以奶粉餵哺的話,將會帶來沉重的醫療開支。估計,如果香港所有嬰兒都以純母乳餵哺起碼三個月,每年已經可以節省8千萬至1億4千萬醫療開支。我們不應該容許一些對母子健康有害處的產品,無管制地推銷。

還有,推銷母乳代用品,不單止造就一個商品市場,還會將奶粉餵哺變成正常化,合理化,得到社會認同。本來母乳餵哺才是嬰幼兒的正常養育方法,但這個觀念已經受到損害。

從其他國家的經驗所得,必須要立法才能令母乳代用品的生產及銷售商遵守《守則》,例如在印度,母乳餵哺率因此而提高,相反只靠業界自律遵守的,例如香港,根本毫無作用。

所以「國際母乳會-香港」急切要求為實施本地《守則》而立法,才可以令生產商及銷售商遵守《守則》,而有關條文必須包括所有母乳代用品,同時亦要對違規的機構加以重罰。

本會希望香港之《守則》, 能有效保護香港下一代的健康。

<完>

出席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會議」:討論制訂香港的《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

林茵怡將於四月十六日,以「國際母乳會﹣香港」代表的身份,出席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會議」,討論制訂香港的《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並在會上發言,解釋香港必須落實《守則》及要求就有關守則立法,以限制母乳代用品銷售商推廣產品,妨礙母乳餵哺。
缺乏母乳餵哺,對母嬰均有短期及長遠健康影響,這是公共衛生課題。但這《守則》涉及龐大商業利益,為此六大奶粉商早已成立聯會來應付,還有銷售商、藥房、兒科醫生等聯合的抵抗。
衛生署在過去一直很努力,成立工作小組,草擬本地的守則。支持落實《守則》的,除了「國際母乳會﹣香港」,還有「愛嬰醫院香港協會」、「香港母乳育嬰協會」等。
大家都知道,奶粉商有極大財力,而我們只是非牟利組織。
因此,要成功爭取落實《守則》,一方面繼續爭取,另方面也要廣大媽媽們的支持:
(一)不要接受奶粉贈品及相關贈品,這不會助妳成功餵母乳
(二)不要參與奶粉商的推廣活動,例如講座,BB會等
(三)影響新手媽媽,要母乳餵哺,及遠離任何奶粉商活動
(四)宣揚開去:奶粉商賣廣告及做推廣全是違規的

推廣母乳餵哺不能單靠我的個人的力量,還得有你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