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哺育新技巧研討會

林茵怡將應邀出席「香港母乳育嬰協會」之會員活動,主講「自然哺育新技巧研討會」。

哺乳類動物世界裹,小動物出世後都懂得自己去哺乳,那我們的寶寶出生後,又是否可以自然地哺乳?我們過去學習過不同的哺乳姿勢,含乳方法,多數以媽媽為主導,但最新研究發現有一些姿勢與哺乳方式,可以令母嬰自然地展開母乳餵哺,使母乳餵哺更順利。本研討旨在與您探討最新的哺乳技巧,以及如何把哺乳看成為很自然的事,讓媽媽寶寶可以享受哺乳之樂,加強親子關係。

日期: 2012年4月28日(星期六)
時間: 下午2:00-4:00(研討會) 下午4:00-5:00(周年大會)

地點: 北角 福蔭道 7號 銅鑼灣社區會堂 會議室﹝近炮台山地鐵站﹞

研討會主講: 國際哺乳顧問﹝IBCLC﹞林茵怡女士
研討會內容:

  • 產前產後如何令母乳餵哺自然發生
  • 最新哺乳姿勢及方式
  • 討論:母乳餵哺如何有助親子?
  • 問答時間

本活動歡迎香港母乳育嬰協會之會員參加。詳情參考網該會網站

無限次添飲

文:  林茵怡 B.So.Sci. (Hon), IBCLC

記得以前,有一些餐廳,當你叫了一杯咖啡或是檸檬茶,便可以免費添飲,一杯飲完了,又重新添滿。如是者坐足一日,不斷添飲,你大可以飲足十杯八杯!

我常常跟媽媽們作比喻,餵母乳也好像免費添飲的道理!

很多時候,媽媽不清楚造奶的過程,向我訴說:已經又飲魚湯,又飲多奶茶,又找人按摩,又睡覺休息,但奶量仍然很少。

於是我問:「那妳一天共餵了多少次母乳?」

回答說:「那也怕有三四餐吧!」

乳房造奶的快慢與多少,就好像那拿著大壺咖啡的仕應一樣,如果你的咖啡一口氣飲完,便會立即添滿,如果你的咖啡仍是滿滿的,那即使你等足一天,也得不到更多咖啡。

當寶寶吃了母乳,乳房清了,又會再造奶,新造的奶吃完了,又會再造,於是乳房又滿了,那不就好像是無限次添飲?

但如果乳房愈脹,或長時間沒有餵哺,便會減慢造奶速度和產量。因為母乳內有一種稱為FIL的乳清蛋白(Feedback Inhibitor of Lactation),作用是減慢造奶的速度,當乳房積存大量母乳時,FIL 的數目多,造奶便更慢,相反乳房愈空,FIL的數目少,造奶便更快。

此外乳房內造奶的細胞是需要有泌乳激素(prolactin)來造奶的。可是乳房愈滿愈膨脹,泌乳激素愈難進入造奶的細胞,於是便會減少造奶。

因此要增加奶量,最重要是頻密地餵哺,把乳房的奶清走,如不能餵哺便要頻密擠奶。所有其他方法,魚湯也好,多奶茶也好,都只是輔助性質。

寶寶吃奶,媽媽無限次添飲,大自然原來是那麼豐足的!

(updated: Jan 2012)

© Copyright 2012 By Lam Yan Yee Heidi, B.So.Sci.(Hon), IBCLC. All Rights Reserved.  Web: http://www.heidi.hk  Email: ibclcHeidi@gmail.com Tel: (852) 93016381

【簡易母乳餵哺】之簡易帶養

文:  林茵怡 B.So.Sci. (Hon), IBCLC  國際哺乳顧問

當你的母乳寶寶在日常生活的表現,與其他奶瓶餵哺的寶寶有不同時候,可能令你感到很疑惑。因為奶瓶及奶粉餵哺很常見,一般都是按時間表定量餵哺,與母乳餵哺按寶寶需求是不同的,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少能夠觀察到母乳寶寶的表現。如果可以,最佳方法是接觸其他母乳媽媽,分享經驗,以下是一些帶養母乳寶寶的小貼士,與大家分享。

(一)看寶寶、不看鐘

我們常常聽到,要按寶寶的需要來餵,究竟如何去做?有些寶寶會吃得很密,有些吃得較疏,有的吃得較定時,有的時疏時密,所以餵哺母乳不能按時間去餵,而是看著寶寶,按其需要去餵。

要滿足寶寶的需要,確保吃得足及得到安撫,便要多抱寶寶,常常在一起,隨時留意著,寶寶一出現索食訊息,或需要安撫,便立即去餵,即使5分鐘前已餵過,也可以再餵。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個性,就只有媽媽自己才最清楚知道寶寶的需要。

(二)不知道入,卻知道出

寶寶在乳房吃奶,怎知道吃了多少,是否足夠?有些媽媽因此擠奶出來,放在奶瓶吃,看看吃多少。原來要看寶寶是否吃得足,不是看吃了多少奶,而是要看有多少大小便。有入,便有出!就是這麼簡單!觀察大小便片的數量,加上每月有適量增重,便可確保吃得足。只要按需求餵哺,寶寶能調節他所需要的食量。

(三)食完不一定會瞓

很多媽媽會因為寶寶吃完不睡,或常哭鬧,便以為自己奶量不足,因而不必要地加了奶粉。「吃飽就瞓、瞓飽就吃」是個不設實際的預期。奶粉因為難消化,有些寶寶會因此好像睡多了,其實是浪費了太多能量去消化這些難消化的食物,這並不是健康的。而母乳易消化易吸收,寶寶有充足能量,自然比較活躍精靈。

(四)沒有必要戒夜奶

這只是奶瓶餵哺的副產品。寶寶在頭一年發育相當快,尤其是腦部發育,在一歲時腦部比出生時重一倍,所以常常都要補充能量,而且母乳易消化易吸收,夜奶能夠讓寶寶吃得足,確保健康發育。不要看輕夜奶,這期間食量可以是全日的百份之二十。

(五)寶寶哭啼不一定是餓

當然,寶寶餓了總會是哭個不停,但除了因為肚子餓,其他無數原因都會令寶寶哭。例如太冷太熱、太嘈太靜、受驚、不舒服、寂寞、想媽媽抱等等。父母經過一些時間,慢慢便明白哭聲背後的意思。因為寶寶的哭聲是他與別人溝通的語言,是寶寶獨特的語言。他以哭聲來說話,父母以行動來回應,便是學習人與人之間互相溝通的第一課。

(updated: Jan 2012)

© Copyright 2012 By Lam Yan Yee Heidi, B.So.Sci.(Hon), IBCLC. All Rights Reserved.  Web: http://www.heidi.hk  Email: ibclcHeidi@gmail.com Tel: (852) 93016381

隨便補奶粉妨礙全母乳餵養

文:林茵怡 B.So.Sci.(Hon), IBCLC  國際哺乳顧問

在輔導媽媽們的時候,遇到不少原本想以全母乳餵養,但在不必要的情況下加添了奶粉,因此,原先的問題沒有解決,反而新增其他難題。奶粉愈餵愈多,母乳愈來愈少,處於一個困局。

另外也有不少媽媽,認為補奶粉沒有什麼大不了,從沒平衡過當前的難題與奶粉的風險,輕易地接受了。

本來母乳餵哺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既容易,又愉快,而且工夫少。可是如不了解其中的要訣,或不清楚母乳寶寶的正常表現,或以餵奶瓶之道而用於母乳寶寶,都可能遇上阻滯。這時候,如不能得到及時的支援,及正確的資訊,便可能要選擇人工餵養了。

補奶粉令母乳量減少

很多媽媽以為母乳不足,便要立即補奶粉。可是寶寶吃多了奶粉,自然吃少了母乳。母乳量是按需求而作出供應,寶寶吃得少,母乳自然少。所以補奶粉不單止不能增加奶量,反而是奶量減少的原因。

補奶粉需有醫學根據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有關「愛嬰醫院運動」的相關指引, 是有一系列可接受的醫學原因,需要暫時或長期給新生兒母乳代用品(配方奶粉)。但留意,這些原因都是特殊的病況或嚴重的病情(1)。

此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嬰幼兒餵養全球戰略」,有關嬰幼兒餵養的指引中說明:「母乳餵養是為嬰兒健康成長與發育提供理想食品的一種無與倫比的方法。」(2) 並為了全球公共衛生,建議嬰兒最初6個月應以純母乳餵養,之後添加營養充足和安全的補充食品,並同時以母乳餵養至兩歲或以上。

指引又說,如在例外情況下媽媽不能餵哺,最佳的代替方法是從媽媽擠取的母乳,其次是健康奶媽或人類母乳庫的母乳,最後才是用杯子餵母乳代用品(奶粉)。可見得如要補奶的話,粉奶是最後的選擇。

純母乳餵養是指只給嬰兒母乳,包括媽媽或奶媽的母乳及擠出來的母乳,而不給任何液體或固體食品,不給水,嬰兒口服藥品除外。補充食品是指當母乳不能滿足嬰兒的全部營養需要時,便要在母乳餵哺的同時添加,一般於6個月後開始,可選擇添加健康的家庭食物。

補奶期間要有返回乳房的方案

可見得,真正必須使用奶粉,都是有醫學上原因,一般是在很嚴重疾病時及特殊情況下。所以當我們遇上哺乳難題,或寶寶增重不理想等,應先諮詢「國際哺乳顧問IBCLC」,評估情況及改善母乳餵哺的方法。有些時候,根本不需要加奶粉,也有時候要暫時作補奶,但也不一定要補奶粉,首選是用媽媽從乳房擠出來的母乳來補充。

假如必須補奶粉,「國際哺乳顧問」能為妳訂立一個方案,一方面增加母乳、改善餵哺,另方面減少奶粉,慢慢返回乳房餵哺,以免長期依賴奶粉,愈補愈多。

尋求支援

如因餵哺困難、增重 、服藥等等原因,便隨便補奶粉,而沒有糾正問題的根源,只會製造更多問題,令媽媽難以全母乳餵養,最終犧牲了寶寶及媽媽的長遠健康,也增加了社會整體上的醫療開支。而得益的,就只有奶粉製造商及銷售商。

所以如有餵哺難題,請盡快諮詢「國際哺乳顧問IBCLC」,又或者向母乳支援組織尋求協助,愈早找支援,問題愈易解決。

<完>

 參考: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fant and young child feeding: Model Chapter for textbooks for medical students and allied health professionals, 2009

 註釋(1):

WHO, Acceptable medical reasons for use of breast-milk substitutes, 2009, pp.7-8.

嬰兒的情況

  • 有特殊的病況:半乳糖血症,楓糖糖漿尿毒症,苯丙酮酸尿症,而需要有獨特成份的配方奶
  • 早產兒體重少於1500克
  • 早產兒少於32周
  • 新生兒因有代謝缺陷或高葡萄糖需求而有低血糖風險

媽媽的情況

  • 感染愛滋病
  • 患重病而不能照顧嬰兒
  • 單純疱疹病毒一型(HSV-1)
  • 使用精神治療鎮靜劑藥物
  • 使用放射性碘-131藥物
  • 大量局部使用碘藥物
  • 進行細胞毒的化療

 註釋(2):

世界衛生組織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嬰幼兒餵養全球戰略,2003, pp.7-8

(updated: Nov 2011)

© Copyright 2011 By Lam Yan Yee Heidi, B.So.Sci.(Hon), IBCLC. All Rights Reserved.  Web: http://www.heidi.hk   Email: ibclcHeidi@gmail.com   Tel: (852) 93016381